山东001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29|回复: 0

43年来拍了20万张照片 84岁“刘姥姥”办摄影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8-2-22 13:59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9-2-8 10:56:32 | |阅读模式
    作者:今日头条
    43年来拍了20万张照片 84岁“刘姥姥”办摄影展-1.jpg

    刘钦惠在介绍摄影作品

    她的生活离不开摄影。“五一”劳动节期间,市区84岁的刘钦惠在华港社区文化长廊首次举办个人摄影展。她用摄影艺术描绘生活,用摄影作品“带”大伙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反映新时代的百姓生活。

    刘钦惠的个人摄影展共展出照片五十张,是她从四十三年拍摄的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刘钦惠说,摄影离不开生活。她的摄影作品里,有她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悟。她本次展出的作品,主要捕捉了乡土文化、乡土生活和乡土景观等精彩瞬间。

    不为人知的是,刘钦惠并不是地道的农村人,她的出生和长大都是在福州城里。她和摄影结缘,以及作品乡土气息浓厚,和她一段“上山下乡”的经历有关。1969年,40岁的刘钦惠一家四口人到华安县的高宅村生活。她和当地的农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启了农耕生活。当地的农民起初觉得城里人不会干活。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她的农业十八般武艺很快就样样精通,改变了当地人的看法。再加上她的性格乐于助人,所以几年后她被调到华安的文化单位工作,当地的农民依依不舍,拿着炒米粉和自家做的米粿前来送行。刘钦惠很感动,将华安这个小乡村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华安县文化单位,刘钦惠第一次接触到黑白照相机。那时,整个县城只有一家照相馆,会拍照的人屈指可数。尽管是零基础,也没有人指导,但是她很珍惜工作机会,又对摄影很感兴趣,就选择了自学。她用被单改造的一个简易小暗房,里面放着的定影和显影药水,全是她按照说明书反复调配出来的。不光在暗房,就是房间的门帘也要严严实实拉下来,等到伸手不见五指,她再打开唯一的红色小灯泡光源,进行照片冲洗。起初,她冲洗照片不少都模糊了,为此,她不得不再次拍摄,再次进行冲洗。

    1979年,刘钦惠的工作再次变动,成为漳州汽车运输总公司的安全员。幸运的是,她的工作还是和摄影有关,只是负责拍摄交通事故现场。1993年,刘钦惠退休。随着时代的变迁,摄影设备更新换代。她到漳州市老年大学学习摄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熟练地运用现代拍摄器材。没过多久,她积攒的钱够了,就买了数码相机,重新开始摄影生涯。

    可是拍摄什么呢?经过深入思索,刘钦惠觉得自己拍摄不是为了赢利,而是用摄影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为了拍到好景色,她早晨3点就出发拍日出,晚上还去拍星轨。不久,她成为漳州市残联志愿者。一有活动,她就义务前去拍摄,记录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画面。为了更好地摄影实践,她申请成为漳州市摄影协会大家庭的一员,时常到全省各地采风。有了摄影作品,还要有主题。有时一幅作品的题目,她得琢磨一两天。

    近几年,随着摄影实践的深入以及心里时不时升起淡淡的乡愁,刘钦惠开始慢慢“回归”乡村,将镜头对准乡土印记。农村的田野、水牛、老人、石桥,都成了她摄影作品的“主人公”。时间久了,她的电脑硬盘里都是数字照片,她自己也数不清拍了多少张,预计有二十几万张吧。她也渐渐成为很多人学习摄影的榜样,摄影朋友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摄影界的刘姥姥”。

    一个月前,在摄影老师韩克非和漳州市妇女联合会的帮助和鼓励下,刘钦惠决定办个摄影汇报展。“我每天都出去拍照,很开心!”她笑着说,自己尽管年事已高,但是很健康,视力很好,就连牙齿都完整无缺。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因摄影而精彩,摄影创作使她走近自然,贴近百姓,从中体会到更多的幸福和愉快。(记者 罗培新 文/图)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山东001在线 ( ICP11027147 )

    GMT+8, 2024-4-27 03:19 , Processed in 0.06401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