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001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69|回复: 1

寻访青岛名人故居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5-16 14: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常想,找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而青岛的魅力恰好源自它海的浪漫气息。大海、雕塑、青山、欧式建筑……种种元素构筑了一个浪漫的城市。文化名人的旧居,全都在海滨风景区里,旅游者只需在游览汇泉湾、小鱼山、小青岛、栈桥等景点的空当,留个心眼,便可造访这些昔日名震天下的文化巨子们的别墅。

  1.万国建筑博览会——八大关
c38946044_137f28ce2b8g213.jpg



  青岛由老城区和新城区两大块组合而成,老城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新城区高楼林立,时尚现代。开车行驶在青岛的街道上,总有一种到了欧洲的感觉。青岛,最让人倾倒的就是那些老建筑。它们大都凭借天然海岸线和山地构造,巧妙组织道路和建筑布局。这一点,在八大关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c38946044_137f28cdb17g213.jpg
  八大关是一个没有边墙的公园,这里庭院与花园融为一体。“八大关”原先是8条以关隘命名的路,后又增加了两条,现在已经成了10条以关隘命名的路,分别是韶关路、嘉峪关路、山海关路、武胜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和居庸关路。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等 20多个国家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分布在八大关别墅区,在这里你可以一日观尽风格各异的城堡。
c38946044_137f28cd7a7g213.jpg
  八大关花石楼,蒋介石故居。
  很多人会在一幢欧洲古堡式建筑前停留,其正面造型由圆形和多角形组合而成,楼内由花岗岩贴面,楼外又砌有鹅卵石,为典型的欧洲古堡式建筑风格,又融入了希腊式、罗马式以及哥特式的建筑特色。这就是八大关中最着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栋别墅———位于黄海路18号的蒋介石旧居———花石楼。它以各种颜色不同的花岗岩石筑成,这也许就是此名称的由来。蒋介石夫妇、陈毅……数不尽的近代风云人物都曾入住过这里。
c38946044_137f28cd3cbg213.jpg
  在八大关如果幸运的话,说不定会遇到沉睡的异国公主,当然,你得带上些童话的想象力。说话间,我们到了居庸关路16号一座典型的丹麦建筑风格的别墅前,绿色墙面,建筑造型由尖塔与不规则斜顶屋面构成,南部为宽敞的方形平台。原来这就是着名的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公主楼,传说1929年,丹麦王子来青岛度假,十分迷恋青岛风光,欲请丹麦公主来此避夏消暑,因此,令丹麦驻青岛领事购地建造,但公主没有来到青岛,公主楼的名字却伴随着建筑流传了下来。


2.名人故居
  文化名人的旧居,全都在海滨
景区里,旅游者只需在游览汇泉湾、小鱼山、小青岛、栈桥等景点的空当,留个心眼,便可造访这些昔日名震天下的文化巨子们的别墅。
  被誉为“康圣人”的大学问家康有为的故居,就坐落在小鱼山东麓福山路5号。康有为1917年、1922年、1927年三度到青岛,一次比一次住得长,最后也在青岛仙逝,墓就修在崂山。康有为的故居是前德国总督府一位高官的宅第,是他1922年来青岛的时候租住的,他将逊帝溥仪赐题的 “天游堂”的御匾悬于宅内,并把宅院题为“天游园”。

2.jpg

2.1.jpg



    离开康有为故居,沿着一条凹凸不平的方石块铺就的小径,步步登高便是福山路,福山路3号便是沈从文的故居。沈从文故居与上世纪30年代着名的剧作家洪深故居相邻,是一栋二层依山面海的西式小楼。前有一庭院,植满了花草。 1931-1933年沈从文在青岛大学中国文学系执教期间在此居住。1932年,巴金来青岛时亦居于沈从文寓所。
  沈从文先生在青岛的短短两年间共完成传记、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数十篇。也许是青岛的碧水青山让沈从文先生忆起了自己的故乡湘西,在青岛,他的代表作《边城》酝酿而成。
  位于黄县路12号一个幽静的小院便是老舍故居,二层小楼,坐北朝南。1934年秋,怀揣着国立山东大学聘书的老舍来到了青岛,一家人在一楼居住。 1934年秋至1936年7月,他在教书之余完成了短篇小说集《樱海集》。1936年夏天,老舍辞去了国立山东大学的教职,但是依然居住在青岛专事创作,在此完成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不朽的巨着。住在青岛期间,是老舍写作生涯最闪光的时期。离开青岛后,他不止一次地沉溺在对青岛的回忆中,最让他魂牵的是青岛的宁静。他在自传中自语:“青岛安静,所以适于写作,这就是我舍不得离开此地的原因!”住在二楼的是作家黄宗江、黄宗洛、黄宗英三兄妹。
3.jpg

3.1.jpg

3.2.jpg


  闻一多故居又称“一多楼”,位于青岛海洋大学校园内。
  在青岛海洋大学校园西北角,楼前建有一座花坛,正中竖立着闻一多的半身大理石雕像,座上的碑文是他的学生、着名诗人臧克家撰写的。在花坛两侧还有两棵雪松,这便是闻一多故居,又称“一多楼”。1930年6月,闻一多应聘来到青岛大学,任教授、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他在寓居的这座德式二层小楼里,授课之余,开始深入研究《诗经》、《楚辞》,还完成了《杜少陵年谱会笺》、《离骚解诂》、《诗经新义》等着述及长诗《奇迹》。1932年夏,闻一多离开青岛……


4.jpg

4.2.jpg


c38946044_137f26965b1g215.jpg
c38946044_137f2694549g214.jpg
c38946044_137f28ccfcdg213.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好评度 +2 收起 理由
绿茶水晶 + 2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6-3 12: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人文的沉积为这座海滨之城增色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山东001在线 ( ICP11027147 )

GMT+8, 2025-11-3 08:42 , Processed in 0.04721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