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001在线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6|回复: 0

巾帼不让须眉:国内优秀女性赛车从业人盘点 (2)|Z专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8-9-25 09:50:57 | |阅读模式
巾帼不让须眉:国内优秀女性赛车从业人盘点 (2)|Z专题-1.jpg
今年的F1法国大奖赛前,沙特阿拉伯女车手Aseel Al-Hamad驾驶2012款Lotus-Renault E20赛车绕赛道巡回,庆祝沙特阿拉伯解除禁令,允许女性取得驾照,向开放女性权益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巾帼不让须眉:国内优秀女性赛车从业人盘点 (2)|Z专题-2.jpg

这是利用赛车运动的影响力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的绝佳示例。我们也希望,通过展示优秀的女性赛车从业人,能够吸引大众对于女性赛车的关注,同时,也鼓励更多的女性喜欢赛车并且参与到赛车运动中。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6位赛车行业杰出女性代表。本期我们将从车手、媒体人等不同角度入手,让大家看到更多不同领域的优秀女性赛车从业人。

上期回顾:

巾帼不让须眉:国内优秀女性赛车从业人盘点(1)|Z专题

F1工程师:李沁

说起李沁(微博@Next_Genesis),相信很多车迷对她并不陌生。她是Haas F1车队的空气动力学工程师,经常会在网络上科普赛车方面的知识,也分享一些她自己的想法。与其他正在F1工作或曾经在F1工作过的中国人不同的是,她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并不是按照传统从英国教育体系进入F1的。或许从她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新思路。

巾帼不让须眉:国内优秀女性赛车从业人盘点 (2)|Z专题-3.jpg

李沁(左)和F1世界冠军Sebadtian Vettel

Q:请问您作为一名F1空气动力学工程师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样的?

A:我目前负责的设计有前鼻锥(Nose)及其下方的前导向板(Front Turning Vane),以及赛车中部破风板(Bargeboard)和其所在平面前后的所有部件。这个工作量是巨大的,所以除去常规的辅助团队外,还有一名曲面设计师(Surface Designer),一名模型设计师(Model Designer),和一名初级工程师为我工作。

我的时间主要用于分析风洞和CFD结果,决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然后设计相应的部件以实现这个目的。我自己会画大约一半的设计,其余的部分则会在定好关键特征后,指导曲面设计师来完成。接下来我们会交给CFD工程师做仿真,满意或者稍作修改之后就交给模型设计师做成风洞模型。这时候我需要制定好完整详细的风洞测试计划。在测试的时候,我也更倾向于跟在风洞,以保证模型有一个满意的工作状态,并对任何需要调整的测试计划做出反应。风洞结束后就又开始了下一个循环,甚至很多时候设计工作和风洞测试是重叠的。而从拿到测试结果到发出下一批设计的时间,通常只有2天。

除此之外,我也担任了一小部分辅助赛道空气动力学工程师的工作:为他们提供匹配不同的赛车设置的完整空气动力学数据。也因此几次被挖去做赛道空气动力学工程师(Trackside Aero Performance Engineer)。

Q: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赛车的?又是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最终进入F1工作的呢?

A:2005年伊莫拉的那场比赛是我第一次看F1,赛后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F1工程师。在这之后的每一个决定就都变得很轻松了。

大学的时候,我在一本国外教科书扉页上看到了一句话:“In F1,Aerodynamicist is the King.”于是立志成为一名空气动力学工程师。真的来了F1之后,发现的确如此 。

研究生阶段,我在负责FSAE车队气动设计的同时,得到了很多与做赛车空气动力学工作的校友交流学习的机会。有一天交流结束后,他说:“我能看到你对赛车的设计很有想法,有没有兴趣毕业后参与到这个行业来?”通过这个机会,我有幸早早地进入了美国赛车领域。我当时主要参与的是Chevy IndyCar和Corvette(Leman)的气动设计。不久之后,上司把我推荐给了两家F1车队。

关于自身努力,在我看来就是把当前能做到的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机会总会出现的。而当机会到来时,全力以赴地做好准备,才能自己掌握主动权。

Q:进入这个行业之后感觉和原来想象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A:仅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没有。我之前在美国,所在的团队规模虽小,但在专业和组织上都不输当前的F1车队,在思维和习惯上都给我提供了十分完善的准备。

从行业的角度来说就很有意思了,F1是一个很小的世界,资深的人员都互相熟知,圈子内对于主管人员的正负面评价往往左右很多方面的结果。

Q: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既然您很早就下决心要成为一名F1工程师,最初为什么没有选择去英国留学呢?

A:我本科的时候去德国交流了大半年,修了7门课,也游历过大半个欧洲,有过一段非常充实美好的经历。因此于我而言,下一站去美国就是自然而然的选择。F1是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我个人追求过程不亚于结果。Life is about experience,我愿意多走走看看。大概也是内心很确定自己迟早要 “杀”回来(欧洲) 的吧。

撇开以上感性角度的考虑,对于进一步的学习,我觉得自己需要的是更深入的教育配合大量的实践机会,这两点美国也都很好的满足了。

最后,毕竟我也是一个脑子里装着星辰大海的热血青年。在美国,进可攻F1,退还可以去造飞船。

Q:从非英国体系或者说非欧洲体系进入到F1,您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A:身份问题(工作签证),这点在美国也一样。尤其欧洲的就业保护政策(英国) 和申请工作签证的繁杂过程(意大利)使得很多境外申请者的简历过不了系统筛选。

Q:您觉得美国的赛车哪一点最吸引您呢?

A:从技术人员的角度来说,团队结构简洁,能者多劳,等级制度淡,晋升快。尤其对于初入行的人来说,所能接触到的工作范围广,学习提升很快。

还有就是,与F1相比,收入高吧(笑)。

Q:国外有很多专业的赛车论坛和相关网站,您作为专业人士,最喜欢游览哪些网站呢?

A:F1 Technical,对各个车队的技术更新很及时,但我主要用来浏览图片,所以对其中的讨论质量不能做背书。

Autosport,用来浏览新闻,以及看看我们老板和车手最近又说了些啥。

Q:请问您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的赛车行业?我们离F1究竟还有多远?

A:我对国内赛车界的了解非常浅显,因此我的看法也许不完全准确。国内的赛车行业目前还处在“赛车队”的阶段,主要团队由管理人员、车手和技师组成,研发占的比重非常小。这其实本身并不是问题,像美国赛车行业就是这种赛车队主导团队的翘楚。但是它建立在美国庞大的观赛群体和上百年的赛车文化的基础上;同时,行业本身的研发水平有着各类企业的支撑。

而在国内,研发的边缘化使得我们并不掌握核心技术。长时间看可能带来赛事发展的缓慢,也成为向国外高端赛事研发团队学习的一个阻碍。而技术的积累没有捷径,需要长久的投入。

我想随着国内车企对于研发的重视,这一切都在慢慢走向正轨。但也许,赛车行业可以成为那个领航者?

Q:对于未来想进入赛车行业工作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A:不论性别,我觉得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意识到赛车(尤其是F1) 不只是一项体育赛事,同时还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科技行业。满腔热血和激情是起点,但不足以给车队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提升。自身的工程/组织/管理实力才是硬通货。

从车队管理层面试的角度说,受过良好的工程学教育,有思辨能力,逻辑清晰,自我认知成熟,自信但不自负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大家最愿意欢迎的。

最后,对于女生,如果可以,我的建议是忽略他人“女生就应该ABC“的观念,不要给自己设障碍,也不要给自己留借口。

媒体人:李倩雯

李倩雯(Wendy),目前就职于汽车导报,是中国最早的汽车运动杂志之一《中国赛车杂志》的主编。今年年初,她将已停刊近3年的《中国赛车杂志》重新复刊推出。另外,她还在汽车导报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司、琛通集团新成立的琛通赛事发展有限公司中,任旗下赛事(今年初引进中国的MINI亚洲挑战赛)传播与资讯总监一职,身份不再局限于媒体人。Wendy表示自己乐意给有意从事赛车行业的女性粉丝,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提供咨询建议。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下哦。(微博@云迪_Wendy)

巾帼不让须眉:国内优秀女性赛车从业人盘点 (2)|Z专题-4.jpg

Q:请问您是如何进入赛车行业的呢?

A:因为从小喜欢看F1,在大学毕业前和几个小伙伴做了个赛车解说网站。原本已经准备念研究生,后来看到汽车导报的招聘,非常感谢当初张海宁老师的推荐,然后就这么“入坑”了,可以说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吧。

Q:从一个媒体人的角度,您是如何看待国内赛车运动这些年的发展的?您觉得赛车运动在中国推广最大的优势和弊端分别是什么?

A:中国的赛车运动以港京拉力赛作为起点,但真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可以从F1进入中国开始。其实中国的赛车运动历史并不长,而近几年则开始加速发展。我们看到很多赛道、很多系列赛的诞生和引进,整体而言是上升状态的。

赛车运动在中国推广的最大优势&弊端其实是同一个:受众人群。受众人群多,推广起来就很容易。但是由于赛车的知识,专业门槛较高,所以受众人群少。

Q:那么您认为赛车运动应该如何真正走近观众呢?

A:赛车相比其它体育赛事,如足球篮球,一是它进入车迷视野的时间短,二是它的商业化模式尚不成熟,尤其是国内赛事。

要想这项看似很有距离感的运动走近观众,从媒体的角度来说,自然是要做好赛车知识的科普,让观众了解这项运动到底是怎么运作的;此外,还需要赛车运动的商业化。我们看到F1从自由媒体接手以来引入了不少社交媒体的互动并加入了娱乐的元素。赛车本身非常“高、精、专”,加入娱乐的元素则是可以让观众能够放松,享受整个比赛过程。

还有一点,像今年F1增加分站次数其实是好事。观众在一到两周就能看到一次比赛,紧密的赛程会让观众粘度加强,一旦形成观赛的习惯就会一直看下去。

Q:请给我们分享一则您从业过程中最难忘的经历吧。

A:我从业过程中最难忘的经历并不是国际赛事(F1、WEC等),而是2014年6月参加的青年车手夏令营(summer camp)。这个名为“赛车之星培养计划”(Star Racing Academy)的项目是由大众(中国)设立的国内最早的青年车手计划之一。在这个为期一周的夏令营里,我全程参与车手训练过程:从Day1体能训练(包括在Pro Performance的室内训练,和下午在一片草场上的疯狂奔跑)、Day2 模拟器训练+Carlin工厂参观,到最后Pembrey走赛道,看车手测试F3赛车……让我明白车手的系统训练究竟是如何操作的,成为一名职业车手真的非常不容易。此外,通过这次夏令营我认识了对我工作、生活都非常重要的朋友,所以这一定是最难忘的经历。

Q:赛车运动在国内拥有众多的女性粉丝。那么对于那些未来有志于加入赛车行业的年轻女性,您会给她们什么样的建议?

A:很简单,认清自己擅长的领域,然后就是Follow your heart。我身边的很多女性朋友,她们有的在车队、有的在赛事、有的在赛车营销公司、有的是主持人……大家身上共同的特性是都对赛车有很大的热情,和对自己从事领域清晰的认知。

车队管理&车手:江玉婵

江玉婵是国内知名赛车手江腾一的妹妹,自己本身也是一名车手,现在主要负责Linky Racing车队内部管理以及招商工作。第一次接触赛车是在9岁那年,她形容对卡丁车的第一感觉,像是玩具四驱车的放大版。看得出,从小耳濡目染,家庭环境对于她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巾帼不让须眉:国内优秀女性赛车从业人盘点 (2)|Z专题-5.jpg

江玉婵(左)和哥哥江腾一

Q:请问您觉得赛车运动最吸引你的点是什么?

A:相比其他运动,赛车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速度和帅以外,还有这项运动是需要人去适应工具、去驾驭机械和速度的。赛车运动对车手自身先天和后天都有很高的要求,除此以外,车手还要根据不同的天气,不同的轮胎来操控不同的调试的赛车。

Q:您认为应该如何从小培养孩子对赛车的兴趣?

A:如果孩子从小就对赛车和汽车有特别明显的天赋,我觉得家长应该大力支持并且着重培养。速度感是需要从小培养起来的。在国外,有的孩子2岁就已经在开卡丁车了,而目前国内一般都从5岁开始起步。可能很多家长觉得经济负担太重,但其实每年硬逼着孩子上那些他们不喜欢的兴趣班的费用来培养孩子做赛车手是足够的。而赛车运动对孩子从小的大脑开发和反应能力都有相当大的帮助。

Q:您曾经参与过F1体能训练的项目,对此有什么样的感受?您觉得其中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A:之前有幸到英国F1雷诺的总部去体验了一次F1级别的体能训练,现在想起还会“喘”。从饮食起居、体能锻炼、模拟器测试等各方面训练都是相当专业全面和科学的。可以说,他们对你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都有严格的数据监控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我们不一定要去完全借鉴他们的这套东西,因为毕竟人种不同,训练方式不同。

Q:这些年您也见证了国内赛车运动的发展,您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是我们做得比较好的?又有哪些不足之处呢?

A:去年一家赛车文化公司成功上市。上个月中国首家赛车学院在武汉成立。国家也在大力支持赛车运动的发展。我们没有外国人那么深的汽车文化底蕴,但是中国人的优点是学习能力极强,我们吸收和进步的空间更大。

Q:您曾经参加过房车比赛,和方程式相比,您觉得它们在国内接受度更高的原因是什么?您对这两项赛事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A:房车和方程式是完全不同的驾驶方式,像是两条不同的"升级"路线,各有各的好。国内房车赛事多一些,以赛代练的机会更多。而方程式是走上顶尖车手的必经之路吧,相对的赛事都是国际标准起步,但是最终走上F1的那又何止是万里挑一。

Q:对于未来您有什么期望呢?

A:相信所有喜欢赛车和从事与赛车相关工作的人都有同一个梦,那就是中国国旗出现在F1的赛场上。在赛车运动的世界杯里有我们中国自己的F1车队。

车手&车队经理&赛事推广:王嵘

王嵘(Chloee Wong)现在是一名职业赛车手,也是QTEAM的车队经理。2009年的时候她曾受邀出任《胡润百富》的副总裁。2010年,她认识了她的启蒙教练——1977年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车手Jürgen Barth,并开始系统地学习赛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2011年底,Chloee决定离开胡润百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自己热爱的赛车事业。

巾帼不让须眉:国内优秀女性赛车从业人盘点 (2)|Z专题-6.jpg

Q:请问您是如何喜欢上赛车又是如何进入赛车行业的?

A: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常常搬家,没什么朋友。于是把家里带螺丝的玩意全部拆了装,装了又拆,萌发了对机械的意识。16岁学会开车,2008年搬到上海后,由于经营的广告公司效益好,所以奖励自己买了好几台车。平时没什么机会开,就常常晚上出去溜车。后来,厂商每到新款发布时都会邀请车主去赛道试驾,我从那会开始接触赛道,但是开的还是街车。直到2010年,才正式系统地学习赛车。第一台接触的赛车是宝马的M3。这车长的太普通,跟我在街上开的M3感觉没什么差别。第一次开赛车就上F1赛道;第一个教我的教练竟然是屡获勒芒24小时冠军的Jürgen Barth。我当时一直认为培训班的组织方让他来教我是有阴谋的。果然,我这起点一高,就掉坑里出不来了。拿到赛车执照后2年,就跟中国第一位在勒芒拿到冠军的车手张善祺一起在珠海成立了自己的车队QTEAM。

Q:作为一名女性,您认为成为赛车手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颜值太高,腿太长。哈哈。主要还是国内业界人士对女性的性别歧视。通常,外界认为一个女生开不好赛车是很理所当然的。但是稍微有点成就,就开始质疑成功的手段。

Q: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场比赛是什么?

A:去南非参加Zwartkops International Historic Race Day。当时参赛的赛车基本是1930-1960年左右的车,主办方安排我参加2个不同的组别:一台是1956年宝马的2002,另一台是当地使用标致2.0发动机打造的手工赛车。赛道第一次跑,赛车也是第一次开;2台车都是右舵,离合、档位都特别重,那一个周末比完赛下来,胳膊都酸。不过当地的赛车氛围非常好,车迷从周四就开着房车在赛道旁驻扎,一直到比赛结束。更重要的是,好多车迷都知道我是谁,这让我感到非常开心。

Q:请问您如何看待目前国内的车手培养模式?国内车手要想进入国外高级别赛事的难点在哪里?

A:国内目前的车手培养主要是靠车手自身的家族支持,商业化运作的车手几乎没有。赛车是一项资金消耗巨大的体育运动,单靠车手力量很难发展。如果车手很有潜力,但是在资金支持上有困难,那么这个车手就很难继续坚持下去。国外的车手基本从小就开始接受卡丁车培训了。有很多知名车手还出身赛车世家,耳濡目染,接触到赛车的机会更多。而且国外有专业的赛车工程和系统的驾驶培训。放眼看去,国外车技好的车手基本都懂赛车原理,知道机械故障的原由。但是国内只有汽车工程,而且几年内学完,很多人甚至连车都碰不到。当国内车手更加熟悉赛车原理、有足够的资金和专业的技术团队,并且能够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正确支持时,基本就能很快接近国际高级别赛事了。

Q:您认为赛车和其他行业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对于国内赛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A:赛车太小众,在中国正面推广得不够。很多机构一直想推广赛车平民化。但是赛车做到平民化很难,这项运动本身就不是一项省钱的运动。做不到赛车手平民化,起码要做到赛车参与平民化。只要宣传力度加大、门票不要太贵、赛车知识普及更广、行业人员更团结一些,中国赛车就能快速发展起来。

Q:请问您如何看待现实赛车和电竞赛车的关系?

A:我曾经在5个月内让一个模拟器车手跑完亚洲勒芒,还上了颁奖台,拿到一个冠军、一个亚军,然后参加澳门格兰披治大赛并进入到决赛。我觉得电竞对现实赛车是有帮助的,不然我也不会去投一个电竞模拟器软件的研发。只要电竞的软件设计和硬件配合度够高、更接近于真实,电竞赛车不受场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就能使车手更大程度地投入时间去练车,熟悉赛车和赛道。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厂商愿意耗巨资为车手打造赛车模拟器了。

Q:对于未来想成为车手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A:如果想成为赛车手,开车需要专注,多了解汽车的结构原理,对驾驶有帮助。多练车,赛车靠勤练,没有任何捷径。

巾帼不让须眉:国内优秀女性赛车从业人盘点 (2)|Z专题-7.jpg

近年来,女性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将致力于消除歧视,提高女性在赛车运动中的参与度,促进性别平等,推动赛车运动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峥荷也将助力推动青年女性卡丁车计划!

巾帼不让须眉:国内优秀女性赛车从业人盘点 (2)|Z专题-8.jpg

感谢小伙伴们对于女性专题的支持!大家推荐的人选我们都已收录。但由于各位赛车从业人的工作都十分繁忙,部分受访人的内容还未来得及在本篇中呈现给大家。我们会积极沟通,继续追踪大家感兴趣的优秀女性赛车从业人,也欢迎大家在留言中积极推荐。

来源:峥荷赛车(ZMotorsport)

文:Wendy.Xu

图片来源:峥荷赛车、部分网络

转载请注明来源

做世界赛车行业最优秀的整合者与领导者

QQ|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山东001在线 ( ICP11027147 )

GMT+8, 2024-4-23 19:08 , Processed in 0.06737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